欢迎访问红宝石9999hbs
预约电话:0373-3665182

血常规及凝血检验前的质量把控

时间:2023年12月14日 点击次数:176

王彬宇
  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是对于严谨的临床工作来说。不仅仅是需要“米”,更需要合格的“米”甚至是好的“米”。血液标本就是这样尤其重要的存在,血液标本在检验前的质量把控,对于一个合格的血检报告尤其重要。下面咱们就简单说一下血常规及凝血检测前的注意事项。
 
一、血常规标本的影响
血常规多使用ENTA-K2抗凝管(紫帽管),其作用主要是螯合血液中的钙离子,阻止血液凝固,已达到分析血液中有型成分的目的。
(一)部分临床科室会根据需要使用注射器抽血,注射器中不含有抗凝剂。在采血过程中,血液已经开始凝固并形成凝块,这些细小的凝块会导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呈直线降低。(要特别注意单纯祛除凝块,将剩余血液打入紫管,更是对检验人员的误导)
 
(二)采血时不顺畅,采取挤压的方式抽血,全血在未接触抗凝剂之前部分血小板已经开始发挥凝血功能,导致标本中出现不容易察觉的凝块。另外,挤压的过程中还会导致红细胞破裂溶血。
(三)输液侧同侧采血,会稀释血液,影响血常规的结果。
(四)将其他抗凝管,其他抗凝方式的血液颠倒混匀后倒入紫帽管中,由于使用抗凝剂不同。同样会影响结果,并且不同抗凝剂的对血液中的成分影响略有不同。
(五)采血过程中患者血液突然停流,后将红帽(无抗凝剂)管中的血液倾倒入血常规管中,同样会造成血液凝块血小板减低。
二、凝血标本的影响
 
凝血标本多使用蓝帽管,采血管内加入了定量液态的枸橼酸钠抗凝剂缓冲液/柠檬酸钠。抗凝剂与额定采血量按1:9 的比例加入。抗凝原理为与钙结合,形成可溶性钙螯合物而使血液不凝。
(一)采集血标本前要让患者应处于空腹和平静状态,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和神经紧张会引起血小板数增多、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增强。
(二)采血时,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或时间太长,因长时间结扎会使因子Ⅷ和组织纤溶酶源激活剂(t-PA)释放和活化。注入血液不可挤压,以免血细胞破碎激活凝血系统。
(三)要用一次性塑料注射器或专用凝血采血管,以减少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活化,进针要顺利,这样可以避免混入组织液,血液和抗凝剂要充分混匀,否则影响凝血检验的准确性。
(四)其他抗凝管或采血管的标本,严禁倒入凝血管内混匀送检,会严重影响凝血结果。
(五)标本采集后注入塑料或硅化的试管内,并且立即塞紧盖子,否则会有二氧化碳挥发,pH值增高,影响APTT、PT延长。
(六)标本必须在室温下运送,因低温会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Ⅶ和因子Ⅺ,使PT、APTT结果缩短。必须低温保存的标本要在4℃以下运送,以防止因子V和因子Ⅱ降解。标本存放不同的温度或时间对凝血因子的活性会有不同的影响。
(七)部分收拾前需要大量肝素抗凝,在使用抗凝药物后采血送检,会明显影响APTT、PT的结果。另外某些药物本身就具有影响凝血机制的功能或具有协同抗凝的作用,如水合氯醛、氯贝丁酯、依他尼酸、甲芬那酸、吲哚美辛、阿司匹林、保泰松、氯霉素、长效磺胺等,可使口服抗凝药物在血中的浓度明显增高。大剂量的应用青霉素可使PT、APTT明显延长,国际标准化比值也相应延长。因此,在出现以上情况时采血人员或医生应明确告知检验人员。
    只有把控好采血前的质量关,才能发出准确有效的报告,这不仅仅视对报告的负责,更是对患者负责。
了解这些有可能对您的就诊有所帮助